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故事 > 国学经典 >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全文翻译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全文翻译

([db:概要])
时间:2024-04-21 23:25:21

【原文】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1]。”

【注释】

[1]鲜:少。

【翻译】

孔子说:“中庸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了吧!可是人民已经长时间不能做到了。”

【思想】

做事情适可而止,本来一点也不困难,因为人的心里有一个尺度,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是,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要做到适可而止又那么不容易呢?因为,人往往会被外界的某些东西所诱惑,从而迷失本性,以至于做事情的时候不能适当。如果我们能坚守自己心中的道德,不被花花世界所迷惑,做事情的时候要做到适可而止,就很容易的了。小朋友们长大以后,人生会面临很多选择,只有坚守自己心中的信念,将来才不会后悔。

【解读】

中庸为至道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道行为使人成功。”那么什么是中道呢?那就是中庸之道。由此可见,在那些真正属于大智慧的领域之中,无论西方的大师还是东方的先哲,他们的所感所悟是相同的。这也许正是人们说智慧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的一个最好证明。

在那古老而久远的年代,先贤们已经认识到了中庸之道的高明伟大,并且见诸文字,诉诸笔端。希望以此为子孙后代进行智慧的蒙、灵魂的洗礼、操行的培养。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

也就是说,当我们以最高层次的精神和人格境界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目标时,我们可能只会达到中层的境界;而如果我们以中层的人生和精神境界作为追求目标时,我们可能所达到的只是不入流的下层之境。所以,既然想要做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渴望做一个胸怀大智慧的人,我们就应该“志当存高远”,应该“法乎其上”,而人生的最高境界和最高智慧莫过于中庸之道。如果能够深刻地领悟和理解其中的奥妙与智慧所在,那么离我们的人生目标就越来越近了。

为什么说中庸之道是最高的德行和智慧所在呢?宋代儒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给我们这样解释说:“过则失中,不及则未至,故唯中庸之德为至。”也就是说,中庸之道是一种很难把握的处世之道,也是一种很难达到的思想境界。因为它处在一个不偏不倚、中正平和的临界点上,只有当你达到这一点时,你才真正把握了中庸之道。过一点不行,那就失中了;差一点也不行,那就不及了。因为中庸是最高的人生境界,所以一般人很难达到。也正是由于它的难以企及,才显得高深与伟大。

中庸之道作为高深的智慧和德行的根本之源,其命运注定是曲高和寡的。这是因为很少人能够真正领悟到其智慧所在,要在一言一行中去践行更是难上加难了。而且,不懂得中庸之道的不光是那些世俗之人,平常人也常常会误解它的真意,引发许多不切原旨的处世原则。甚至是有一定学识才华的人,也不懂其中的真正奥秘和精义,不能够按中庸之道去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正是因为这样,中庸之道才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更加让我们对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更坚定了我们追求这种人生境界和人格修养的决心和信念。

正因为中庸之道是一种至道,所以想要把握和领悟就非要一番“寒彻骨”,才能体会其高深思想和奥秘智慧的“扑鼻香”。我们要学会在两端之中寻求一个契合点,在动与静的时空变化中做到动静结合,恰到好处。在悲与喜的人生变幻中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与他人的角色换位中做到我为人人,而非人人为我。虽然这是一种很难达到的境界,但只要你有一颗胸怀中庸之道的君子之心,中庸之道就会慢慢地渗透到你的精神与人格中。

中庸之道是一种人生的“至道”,只有真正拥有智慧的人,才能够感悟到它的伟大,才会有一种“于我心有戚戚焉”的了然于胸的心照不宣的体验,才能真正以中庸之道去为人处世。

人所同得,初行无难

中庸之道作为为人处世的最高法则和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它是如此的高深和伟大,它听起来那么高深莫测,是不是我们平常人永远无法企及,只能够望而却步却无能为力呢?如果它真是那么高不可攀的话,我们苦苦追求而达不到,那么我们的付出又有什么意义呢?

也许我们刚刚领会了一点中庸之道的伟大之所在,会生出以上的诸多怀疑。然而,这些怀疑确实是没必要的。朱熹在评述中庸之道时,给了我们最恰当的解读。他说,中庸之道虽然是人生至道,“然亦人所同得,初行无难”。

也就是说,中庸之道作为一种最高思想境界和人生法则,如果想要完全领悟其智慧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领悟,并用这种人生至道作为人生法则来为人处世,我们肯定会从中受益。

也许我们每一个有心人的心中,都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渴望和抱负,都想把中庸之道的思想与智慧全部汲取为己所用。然而,不要忘了,中庸之道要求我们适度为美,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求百分之百的完美,恰到好处才是最好的,也许百分之九十才是真正的“完美”。

所以,即使达不到中庸之道的最高境界,也并不意味着我们一无所获,当然更不意味着我们天资愚笨,一无是处。人的一生中,肯定有些事是永远也无法完成的,有些境界是永远也无法达到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自己的能力,否定自己的选择,也不应该否定自己的努力。因为每一件事情,只要用心去做,肯定会得到一些东西,哪怕是失败的教训,也是一种得,也许是一种更加珍贵的一种收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中庸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言谈行为,待人接物不偏不倚,为人处世中正平和,表达观点、发表言说时力求做到不偏激、不极端,即不出言不逊、出口伤人,又能够切中要害。在处理事情时,兼顾到多方面、各层次人群的需求和感受,给人一种堪担大任、正直无私而非夸夸其谈的印象。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方面都可以用中庸之道作为处世法则,来指导我们的一言一行。

中庸之道除了可以作为处世法则之外,对我们个人的人格修为和思想境界的提升也大有帮助。我们可以用不偏不倚的态度去对待一切事情,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磨炼出一颗宽容而强大的心灵,慢慢接近一种“中正平和”的人生境界和人格修为。

本文标签: 中庸之道一行朱熹
版权声明: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全文翻译》整理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56gushi.com/lswenhua/46892.html

相关历史故事

热门历史人物

  • 弗朗西斯科利

    弗朗西斯科利

    恩佐·弗朗西斯科利,1961年11月12日出生于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市。他从小酷爱足球,和另一位足球明星费尔南多·莫雷纳在同一所学校接受教育,小学时期就显露出过人的足球潜质。

  • 伊涅斯塔

    伊涅斯塔

    安德雷斯·伊涅斯塔(Andres Iniesta),1984年5月11日,出生于西班牙南部小镇阿尔瓦塞特,西班牙足球运动员,场上司职中场,现效力于日本职业足球甲级联赛的神户胜利船足球俱乐部。

  • 查杰

    查杰

    查杰,1994年4月11日出生于安徽,中国内地男演员,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2016年,查杰主演古装网络剧《刺客列传》,以演员身份正式出道。

  • 安又琪

    安又琪

    安又琪(Angela),1982年10月14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国内地流行乐女歌手、影视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音乐成就2004年超级女声冠军。

  • 陈汉典

    陈汉典

    陈汉典,1984年7月6日出生于中国台湾,演员、主持人, 毕业于真理大学国贸系。2006年,荣获第一届全民大闷锅校园选秀模仿王奖。2010年,参与电影《恋爱通告》、《艋舺》的拍摄。

  • 佩里西奇

    佩里西奇

    伊万·佩里西奇(Ivan Perišić),1989年2月2日出生于克罗地亚斯普利特,克罗地亚足球运动员,场上司职左前卫,亦可胜任左边锋和二前锋,现效力于意甲的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 。

  • 郑珍云

    郑珍云

    郑珍云(Jeong Jin woon),1991年05月02日出生,韩国组合2AM的成员。歌手、演员、主持人。出道于2008年7月11日,在2AM中年纪排行老幺。

  • 贝利

    贝利

    贝利(Pelé),1940年10月23日出生在巴西特雷斯科拉索斯镇,前巴西著名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攻击型前卫。职业生涯共出场1366场比赛,进1283球 ,这一数字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