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故事 > 中国名人 > 晋朝名人 > 李重

李重

(西晋官员)
最后更新于:2024-04-21 23:25:21

人物生平

友爱著称

李重,字茂曾,江夏钟武(今河南信阳东南)人。父亲李景,一作李秉,字玄胄,才能卓越,显贵一时,官至秦州刺史 ,封爵都亭定侯。李重少时爱好学习,有文章辞彩;早年父母双亡,同几个弟弟居住,以友爱著称。二十岁当本国中正,谦让没有就职。后来当始平王元勰的文学,上疏陈述九品之制。 

反驳弊政

后升任太子舍人,转任尚书郎。当时太中大夫恬和上表陈奏当办的事,称举汉代孔光、曹魏徐干等人的观点,让王公贵族以下使用奴婢限定人数,以及禁止百姓变卖田产房屋。中书同意,让主管者制定条例。李重上奏,提出一系列理论、道理,认为恬和的陈奏无所施行。 

另外,司隶校尉石鉴上奏,郁林太守介登役使所管辖的人,请求把他召回;尚书荀恺认为边远郡地不是人情所乐意的地方,上奏对介登降级任职。李重反驳道:“我听说立法没有特例,因为要使众人一齐检举邪恶,不是一定要另找事由开脱,常理是没有什么遗漏的。因此所阻塞的少,所成全的多。现在像介登这样的远郡很多,如果同意他降职留任,动辄成为准例,我担心平庸之辈倚仗边远,必定会有贪污纳贿的忧患,这不是肃清王化、安宁边域的办法。我以为应当依石鉴所奏,先召介登还朝,以致使体例符合常法,不因地域远近而制度不同。”朝廷下诏同意。 

选荐人才

太熙初年(290年),升迁为廷尉平。他批评廷尉上奏邯郸醉等,文字繁多不录。经过两次升迁为中书郎,每逢大事以及有疑问的奏议,总是参阅经典处置决定,大多都施行。升迁为尚书吏部郎,致力于抑制浮华豪奢,从来不通私事谒见,特别留意隐逸之士,因此有才能的人都被选拔举荐,选拔录用北海的西郭汤、琅琊的刘珩、燕国的霍原、冯翊的吉谋等为秘书郎和诸王的文学之职,所以海内没有谁不归附他的。当时燕国中正刘沈推荐霍原为寒素,司徒府不同意,刘沈又抗命到中书处为霍原上奏,中书又委托司徒讨论。司徒左长史荀组认为不应当授以寒素之名。李重上奏又反驳荀组,并建议让霍原担任二品之职,朝廷下诏同意。 

优赠贤臣

李重和李毅都是吏部郎,当时王戎是尚书,李重以高尚的节操见称,李毅以渊博的知识见长,虽然二人所持不同,但都身居要职,王戎以识鉴对待他们,各得其所。李毅,字茂彦,旧史书缺少他的行踪事迹。当时朝官权力大,地方官权力小,外加等级繁多,李重评论此事,他又上疏说:“凡是山林躲避圣恩的隐士,虽然违背时世,出入不合法度,但先王却允许他们这样的原因,是嘉许他们内心的高尚道义。以前先帝担心风俗凋弊,想恢复纯朴,便咨询朝臣,访求隐逸之士。咸宁二年(276年)首先征召安定的皇甫谧为太子中庶子,咸宁四年(278年)又征召南安的朱冲为博士,太康元年(280年)又征召朱冲为太子中庶子,虽说他们都因疾病未到任,但朝廷内外都心悦诚服。陛下您远远超过先帝的礼贤下士,我寻访朱冲所在的州邑,人们说他虽然年事已高,而志向气节仍然弘大,沉醉于大道,穷究其奥秘。到老了而更有新意,节操纯正,所居之地风俗为此改变,这的确是栖身山林德高望重的人,足以为世人表率而使风俗敦厚。我以为应该赐圣恩,趁他还活着,加赠优厚的赏赐任命。”当时朝政混乱,最终也没实行。 

忧虑而死

出任行讨虏将军,平阳太守,崇尚德行教化,修建学校,表彰忠厚的品行,选拔贤能,清正简朴没有私欲,自身品行端正,率领下属,在任三年,弹劾罢免了四县官长。弟弟李嶷死后,上表离官。永康初年(300年),赵王司马伦任他为相国左司马(一作右司马 ),因忧虑成疾而死,时年四十八岁。家中贫穷,房屋狭小,没有出殡的地方,下诏在典客署治丧。追赠为散骑常侍,谥号成。 

本文标签:

上一篇:刘暾

下一篇:刘敬叔

版权声明:

本文关于历史人物《李重》整理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56gushi.com/renwu/2619.html

李重资料

李重画像
  • 中文名李重
  • 国籍中国(西晋)
  • 民族汉族
  • 出生日期253年
  • 逝世日期300年
  • 籍贯江夏钟武(今河南信阳东南)
  • 职业官员
  • 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