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故事 > 风云人物 > 江万里

江万里

(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政治家、教育家)
最后更新于:2024-04-21 23:25:21

<a href=/renwu/29594.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江万里</a>

江万里(1198年11月16日—1275年3月19日),初名临,字子远,号“古心”,南康军都昌(今江西都昌县)人,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政治家、教育家。

江万里从政四十五年,为官九十一任,秉性耿直,遇事敢言,为政清廉,关心民疾。所到之处劝农桑,办学校,济时艰,务教化,历事理宗、度宗二帝。江万里独创白鹭洲书院、宗濂书院、道源书院等3所学府,培养出文天祥、刘辰翁、邓光荐在内的17位状元、2700位进士。

德祐元年(1275),江万里在鄱阳投止水自尽,以身殉国,终年77岁。宋恭帝赠江万里太傅,益国公,后又加赠太师,谥号“文忠”。

人物生平

小荷才露

1198年,江万里出生在江南西路南康军都昌县延昌乡林塘柏树下江村一户书香门第之家。

江万里天资聪颖,勤奋好学。5岁进入私塾读书就能一目数行,稍加指导即能琅琅成诵。少年时代,他跟随父亲学习朱熹的学说,特别精研《周易》,进入太学后,更是发愤苦读。

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江万里一举金榜题名,其殿试论文《子仪单骑见虏》,以应使唐朝国家重臣郭子仪“自重其身”乎询击誉为题材,见解精辟,文辞清新流畅,被誉为“高古之文”。

大展宏图

嘉熙元年(1237),39岁的江万里出任吉州太守。他一到任,一面组织民众兴修农田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一面大力兴办教育事业。江万里所到之处劝农桑,办学校,济时艰,务教化,历事理宗、度宗二帝。

嘉熙四年(1240),江万里按照剃酷奔他母校九江白鹿洞书院的样板,创办了吉安白鹭洲书院。

咸淳元年(1265),蒙古军急攻襄阳,江万里多次请求遣师往救不允,愤而辞官。

咸淳五年(1269年)4月,在江万里的举荐下,朝廷起用文天祥到宁国府上任。

咸淳六年(1270年),江万里任左23相期间,任命文天祥兼权学士院。

临危受命

咸淳九年( 1273年) ,在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江万里接受了湖南提刑的任愉邀炒命,再次出山为国效力。

江万里以76岁高龄,奉旨再度出任荆湖南路安抚使兼知潭州。此时,他的再传弟子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江万里与弟子文天祥相会,师徒两人情谊甚笃。天祥仰慕江万里之为人,比之为北宋范仲淹司马光。而江万里则”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慨然日:”吾老矣, 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事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文天祥感动不已,流涕再拜而去。

应时身退

咸淳十年( 1274年) ,元辉水陆并进,大举犯宋。77岁的江万里料国事已不可为,辞官归隐鄱阳。江万里选择在通衢四达之重镇、元兵必争之要地饶州定居下来。他在芝山南麓凿池,并建一亭,取名”止水”,表明自己澄净坦荡的胸怀,也包含了他对国运衰微无力回天的情结。

以身殉国

德祐元年(1275年)二月二十一日,江万里投止水自尽,以身殉国,终年77岁。宋恭帝赠江万里太傅,益国公,后又加赠太师,谥号“文忠”。朝廷为江万里敕葬了十二座坟冢,分布各地。

后人追葬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江万里死后六年,门生刘辰翁从年初开始,到彭泽、鄱阳、都昌一带打探消息,谋葬江万里。刘辰翁在《祭师江丞相古心先生》中写下:“我欲见公,泪洗模糊。公非无子,有子桨断愚束有弟。其存其亡,讯莫予以寄。畴昔之言,历历托孤。门生满眼,责独在余。”祭文详细交代了学生刘辰翁对江万里之死的哀痛,以及对老师死后之尸体保存、收敛安装诸事的牵挂。

人物成就

政治

清廉自明

江万里一生世经历坎坷,既做过地方官、封疆大吏,又入主中枢多年。言官、监察官、参谋官、司法官、刑部、吏部、枢密院都曾任职,乃至参知政事、左丞相、进封南康郡公,入阁拜相,身处高位。但他始终谨言慎行,克尽职守。因得罪触犯权臣贾似道,江万里被贬为资政殿学士奉祠,后又愤而辞职。度宗知江为人忠直不顾贾似道中伤诽谤,挥泪予以挽留。后元兵攻襄阳,江万里力主派兵救援,但贾似道阳奉阴违,贻误战机。江万里痛哭不已,无可奈何,弃官归隐于饶州芝山。

任人唯贤

咸淳7年,泰和县万合镇湖尾村萧文富中进士,有才德。左丞相江万里呈报朝廷,皇帝下旨:萧文富任南宋谏议大夫。当时,右丞相贾似道独揽南宋朝内外大权,贪污腐败、弄虚作假。江万里重用敢于和腐败恶势力作斗争协白的萧文富任谏议大夫。一身正气的谏议大夫萧文富,渗乘求深入细致全面详实了解情况、捜集证据资料后,揭露了贾似道贪赃枉法,引起了南宋朝廷震惊。

以身取义

德祐元年( 1275年)二月,饶州被元军攻破,江万里从容坐守以为民望,及元军将至其第,万里执门人陈书器手与之诀别,流着泪说:”大势不可支 ,余虽不在位,当与国家共存亡。”言毕,偕子江镐及左右和家人17口相继从容投水死,一时尸积如叠。后来,张世杰收复饶州,得悉其事,奏报朝廷,朝野闻知,为之震动。朝中大夫其所识与不识者,闻之莫不伤心流泪。文天祥有祭文云:“星折台衡地 ,斯文去矣休,湖光与天远,屈注沧江流。”恭帝也辍朝志哀,并诏赠太傅、益国公,后加赠太师,谥“文忠”。

《宋舟骗兵史》记载:“翌日,万里尸独浮出水上,从者草敛之。”第二天,江万里的尸首被随从捞出,草草埋葬。

文化

学术斐然

史书称江万里”问学德望,优于诸臣” ,”议论风采 ,倾动一时”,是历史公认的与欧阳修、司马光齐名的历史文化名人。又两度出任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行政长官一一祭酒 ,就是在被贬期间还被邀请到安徽黟县石鼓寺讲学。

文天祥称江万里”都范 (范仲俺)、马(司马光)之望于一身”。文天祥曾在《贺江左丞相除湖南安抚使判潭洲》一文中对江万里的学问名节有过精彩的评述: ..修名伟节,以日月为明,泰山为高;奥学精言,为天地立心,生民立.....江万里壮烈殉国后,门生刘辰翁(著名爱国诗人)在《江文忠公祠堂记》中说:”自斯文一变而至欧公,再变而至先生.... .其好士似欧公,论谏似欧公,变文体似欧公,而又得谥似欧公。"

理学思想

江万里是一名理学家,他在少年时代往理学基地白鹿洞书院求学,深受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理学思想熏陶。江万里的理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他所提倡的“体用论”和“性情说”。他认为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四端”是世间一切的本体,充塞天地之间,这就是“体用”,就是“性情”,就是“理”,如能达到“性情充斥”、“体立行用”,就能臻于“百川归一”,就能升华到“明天理、灭人欲”的“达”的美好境界。

兴办学府

作为书院教育家,江万里依然成就斐然。他游学三所著名的学校(白鹿洞、东湖和太学) ,创办了三所著名的书院(白鹭洲、宗濂、道源) 。其中,白鹭洲书院与当时的庐山白鹿洞书院、铅山鹅湖书院共名齐辉,成为江西三大书院之一。

淳祐元年(1241),江万里派人在此修筑了文宣王庙、道心堂、棂星门、云章阁、万竹堂、浴沂亭、风月楼、斋舍及六君子祠等建筑,创办了白鹭洲书院。白鹭洲书院创办后,作为一郡的高等学府,能否使之成为吉州的教育中心和学术研究场所,关键是对老师和学生的选择。江万里对这一点十分重视,书院的主讲教师都是从历届进士中选拔的有影响的名儒。生徒是由邑校推荐的优秀青年学生,通过考试选拔最优秀者。由于名儒讲学、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较高。教学方法别具特色,生徒朝夕待从教师,教师随时发诱导,在学术上经常交流,师生以诚相待,感情真挚诚笃。江万里创建白鹭洲书院的目的是以明人伦为本,讲求研究学问,身心修养,强调读书明理,而不是学得的知识去沽名钓誉,争夺权利。它一创办就树立了奋发图强,为国建功立业的好学风。

培养国才

江万里是朱熹的再传弟子,所办的白鹭洲书院,以传习程朱理学为主。江万里为阐扬理学,景仰先贤。书院创办之初,由于找不到合适的老师,江万里亲自为生员讲学。他白天忙于政务,晚上亲自驾舟来给学生讲学,载色载笑,从容于山水之间,几乎忘记了父母官身份,得到了众多生徒的爱戴。江万里晚年,当他回忆自己一生的作为时,常感叹“平生士气之乐,唯鹭洲一事”。

江万里培养出了如文天祥、刘辰翁、邓光荐、欧阳守道、刘南圃、聂济、聂吉甫、陈伟器等爱国志士、爱国诗人。书院的鼎盛时期是在南宋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书院生童文天祥高中状元,同榜吉州进士39人,宋理宗皇帝亲赐匾额“白鹭洲书院”以示褒扬。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和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吉州生童囊括三元(状元、榜眼、探花),更是声震朝野。

由于白鹭洲书院办学目的明确,治学有方,在创办书院后的第15年,即理宗宝祐四年(1256),临安(今杭州市)科选,庐陵考取进士40名,占该年全国考取进士总数的五分之一。从此白鹭洲书院一鸣惊人,得到理宗皇帝嘉奖。

家族成员

“兄宰相,弟尚书,联璧文章天下少;父成仁,子取义,满门忠孝世间稀。”这是后人评价和形容江万里家族的一副对联,很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万里家人前赴后继,舍生取义,满门忠烈的情况。除江万里已率180多人(其中除江万里及其子江镐、孙江澄留下姓名外,其余均因家族匆匆外迁,时间久远而忘记名讳)投止水殉国外,万里二弟也先后以身殉国,江万里家族成年子孙中,有七、八人在其后的反抗外族入侵,维护民族尊严的斗争中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确是世间少有,名符其实的忠烈之家。

祖父辈

江万里之曾祖江瑛(1134-1198),“质实而去华,倜傥而危义。门有蒯缑之客,倒履起迎;室无担石之储,辉金未已。居里著躬行之誉,传家留手泽之书。”

江瑛子江璘(1150-1214),字师心,号储山,隐居乡间教书。“姿俊质纯,以诗书抗门户,后进多从之者。严训诸子,并擢高科。”生子六人,江烨行三。

江万里之父江烨(1176-?),号韦斋,执教书堂,“户履常满”。弟子”经其指授,多所成达。”后以荐辟入仕,先后任州学教授,县尉、县令,江东、江西提举常平茶盐司、大理司直等。生子五人:万九、万里、万顷、万金、万合。

江万顷

江万顷(1211-1275),行三,字子洪,号古崖,自小嗜学,得父兄真传,历官县尉,屯田郎官,干办公事,知县、知军、提举市舶司、知府、江西提举常平、户部尚书等。江万顷在任上严于律已,清俭廉洁,“清节愈励”,杜绝贪污受贿,“延见吏民,靡不欢欣。”又关心文教,讲学书院。德祐元年(1275),万顷赴饶州探望兄长,图谋报国,不幸城陷被俘。元兵勒索金银,万顷无以满足,复骂贼不绝,竟被肢解而死。万里与子镐、万顷与子铎均同日殉国,气壮山河。

江璆

江璆(1225——1283),名璆,字宗宝,号玉斋,到十六、七岁成年时,遇其父江万里创白鹭洲书院,宣扬周程理学,塑“六君子”像于书院,故又为其取字用周,号六峰,江氏十二斋之首,江万里长子。成年后,回乡以江右漕闱入仕,历仕怀安、潮阳两任知县,两任南安、衡州通判资序等职,关升提刑、将作少丞。后又补将作郎,遏选迪功,转承直,改通直、奉议,咸淳元年改秩右朝请郎,除大理寺丞,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四月改差知德庆府,加衔兵部侍郎。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闰五月,以右朝请郎晋兵右侍郎(二品官衔)差遣岭南德庆府知军州事(正五品官衔),公元1266年,又被封为兵部尚书(正二品官衔),兼提举广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咸淳五年(1270)二任知州届满致仕。从其叔万载公之命,奉母邓氏并携儿孙落户粤西山区,安家于两广军事要冲之地——德庆金林乡二都钦仁里双朵村(今官圩镇江村)。

江镐

江镐(1229——1275)名镐,字国禹,号义斋,江氏十二斋之一,江万里次子。一生随侍其父江万里,生前曾被朝庭授事郎将,1275年二月蒙元兵破饶州时,抱子江澄(是几十江氏未成年子孙中留下姓名的)携妻随父江万里投止水殉国。后裔不详。

江万里之墓

后世评价

江万里一生历两朝,宦海几度沉浮,先后任过吉州、隆兴知府、驾御郎官、尚右兼侍读、监察御史、右正言殿中待御史、左丞相兼枢密使,但他无论是位高权重还是贬谪期间,始终不忘爱国,正所谓“届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

文天祥评价,其用人“以君子不用为我耻,以小人未退为已忧”。

刘辰翁评价,“先生闲居,其志念在国家,其精神在庐陵”。

史书亦称“问学德望,优于诸臣,议论风采,倾动一时”。

兄宰相,弟尚书,联璧文章天下少;

父成仁,子取义,一门忠孝世间稀。

后人把这样一副楹联镌刻在都昌江万里老家古心堂的门楣上,正是对一代名相最客观、真实的评价,也体现了后人对他的无限崇敬和怀念之情。

后世纪念

1996年4月22日,数千只鸿雁在江西省都昌县阳峰乡府前江村上空近二、三里的范围内盘旋、起舞近半小时且久久不愿离去,村里八、九旬的老人们都说从未见过这种奇异景象,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祥瑞吉兆。这天是村里为纪念他们的先祖——南宋爱国丞相江万里而建造的古心堂落成的日子,两年后,都昌县将举办各种盛大活动隆重纪念一代名相江万里诞辰八百周年,在此之前,都昌县已经成立了江万里研究学会,与福建、浙江、广东、中国台湾 等地研究学会形成波澜壮阔之势,他们并于1995年举办了空前规模的活动纪念江万里殉国720周年。

福建福州江文忠公祠堂

万里公弟万载公后代繁盛,今潜山、桐城、东至江氏(柏荫堂,济阳堂之分支)已传至第134代孙,两广江西四川湖广福建中国台湾 也均有后裔存世。万里公所在江姓为济阳堂江氏, 与婺源萧江一脉、六桂堂翁江不同,希江氏后人不至混淆。

本文标签: 江万里

上一篇:李宗勉

下一篇:蒋芾

版权声明:

本文关于历史人物《江万里》整理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56gushi.com/renwu/29594.html

江万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