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故事 > 历史知识 > 屈原是怎么死的(也谈屈原之死:屈原为什么不可避免的走向毁灭)

屈原是怎么死的(也谈屈原之死:屈原为什么不可避免的走向毁灭)

时间:2024-04-21 23:25:21

屈原一生都是在为政治奔波,诗人并非是他立身的目标。他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出身高贵、才华非凡、又有着明确的政治理想,所以屈原之死意味着屈原政治生涯的彻底失败。

据屈原自述,他有着高贵的出身和贵族血统。《离骚》中,屈原开篇便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屈原自述自己生在与楚王同姓的贵族,而且从小修养美德,有着高尚的品格,不凡的出身让是他立志将来报效楚国的缘起。

如果只是出身高贵,并不能促使屈原走向政治。屈原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在政治上却并不浪漫,而是一位清醒、理智的士大夫。长大之后,因为杰出的才能被召入兰台之宫,擢升为司徒,这段时期,屈原获得了怀王的信任,也正是此时,屈原的“美政”理想开始有了雏形,其核心就是选贤举能和修明法度。在外交上,屈原也主张联合齐国来抗秦,《史记 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肯定了屈原卓尔不群的才智,评以:“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可是,出身高贵又才能突出的屈原为何在政治上屡受打击呢?小人的诬陷和君王的不信任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原因,在这里,我们主要来分析屈原是如何对待小人的诽谤和君王的不信任的。

屈原最初受信于楚怀王时,受命“草宪”,但是秦国派来的张仪贿赂了靳尚、子兰,他们在怀王面前诋毁屈原,怀王心生芥蒂,屈原逐渐被疏远,降为三闾大夫。贬官流放的现实对屈原造成了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渔父》中,屈原描述自己“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陷入了不可解脱的生存困境。由此看来,在受信任时,屈原能够发挥才能,甚至在楚国进行了促进国家富强的改革,修明法度。但是,当被旧贵族诋毁时,屈原很明显缺少应对争斗的能力,他不善于在怀王面前表达自己,对小人的谗言也不善于澄清和辩卫,而这与屈原孤傲而倔强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屈原的性格孤独而倔强,生活在巫神传统浓郁的荆楚大地,继承了楚人骜不驯的地域性格,在《天问》中敢于向天发问。同时屈原有着积极的进取心态,加上出身高贵,屈原是极度自信的,但是官场上除了才华还需要应对勾心斗角,如何在尔我诈中保全自己、实现理想,亦是重要的政治能力,而高傲的屈原便是十分缺乏在政治中周旋的能力。上官大夫与屈原争宠,向怀王进馋言,怀王便轻易疏远了屈原,一方面是怀王听信谗言、不分善恶,另一方面也是屈原不善于在政治环境中喊出自己的声音,证明自己的忠义,反而过于理想主义,他倔强地在孤独的世界中呐喊,却不被理解,理想逐渐破灭,连培养的人也背叛了他。

所以,尽管出身高贵,才华非凡,政治理想纯粹,因为性格孤傲而缺乏处变能力,使屈原的政治之路不可避免地布满荆棘,最终走向自我的毁灭。

如果从政治家的角度来看屈原,他的自沉是一种无可奈何、无路可走的失败,而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屈原的绝然一跃成全了他上下求索、永葆忠诚的诗性精神,使其诗歌增加了振聋发聩的悲壮力量。试想,如果屈原没有那么纯粹的美政理想,没有那么执着的报国之心,没有那么强烈的兼济天下之志,也许屈原有更多的路可以选择,就像他在《离骚》中的犹豫、徘徊。

《离骚》总体结构是由实入虚,实写“我”的身世、修养、在楚国的作为、美政理想、及对楚王反复无常、不辨忠奸的揭露,对旧贵族贪婪、嫉妒,苟且偷安,把祖国引向危亡的大胆怒斥。在这一部分中,以众多香草比喻自己的品德高洁,既写出屈原的忠诚与正直,又合理引出屈原内心的徘徊。从女嬃善意劝他屈原吸取历史的教训,不要“博謇好修”,而要同流保身开始,。看似屈原内心出现犹豫,实际上是为下部分上天入地的探索造势,诗篇就此由实入虚。

漫游求索和驾西游是最为奇特的部分,从向重华陈辞开始,屈原分析古今,先否定了女嬃的建议,得到了坚强的自我确证。接着屈原开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历程。最初,他上叩“天阍”,不料遭到了冷遇。下求宓妃、有娀氏女、有虞二姚,均因不善表达、小人阻挠而无果,巨大的挫折反而使诗人有了更广阔范围的求索,神巫灵氛劝他去国远游,巫咸劝他暂时留下等待明君。诗人难舍难分,在分析了楚国国情后,终于决定去楚远游,飞升时忽然看到楚国大地,“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由于对故国的深沉情感,他最终还是决心“从彭咸之所居”,用死来殉其“美政”理想。

屈原倔强、赤诚,孤注一掷地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付诸楚国,所有的生路都被屈原自己一一封死。《楚辞》是屈原生命情感的自由表达,它的着眼点不在社会,在于个人的美政理想是否能够实现,而屈原的死“奏响了一支虽遭万劫,也不离弃祖国,宁肯将自己纯洁的生命葬于祖国江流之中的壮曲。”在浪漫的理想之美之外,赋予了《楚辞》令人震撼的悲壮之美。

屈原之死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而又无力拯救的悲剧性结果”,屈原是中国第一位自杀的诗人,自杀并非简单是个人的选择,也是一种社会行为的反映,因为只有人,会用死亡来对抗荒谬的世界,信念也并非是完全抽象的东西,它体现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为现实世界中的人提供了关于世界的价值和意义,正是信念的蒙难导致了屈原最终的人生选择。董运庭评价屈原之死:“令亲者痛仇者快。于国是毁灭,于军是溃败,于人是摧残。”于社会而言,屈原之死并不能改变君王的糊涂、小人的谄媚,但是在理解屈原政治落空的悲剧之后,再看屈原的诗赋,更能对他“上下求索”的痛苦与倔强感同身受。

本文标签: 屈原
版权声明:

《屈原是怎么死的(也谈屈原之死:屈原为什么不可避免的走向毁灭)》整理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56gushi.com/lswenhua/57228.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弗朗西斯科利

    弗朗西斯科利

    恩佐·弗朗西斯科利,1961年11月12日出生于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市。他从小酷爱足球,和另一位足球明星费尔南多·莫雷纳在同一所学校接受教育,小学时期就显露出过人的足球潜质。

  • 伊涅斯塔

    伊涅斯塔

    安德雷斯·伊涅斯塔(Andres Iniesta),1984年5月11日,出生于西班牙南部小镇阿尔瓦塞特,西班牙足球运动员,场上司职中场,现效力于日本职业足球甲级联赛的神户胜利船足球俱乐部。

  • 查杰

    查杰

    查杰,1994年4月11日出生于安徽,中国内地男演员,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2016年,查杰主演古装网络剧《刺客列传》,以演员身份正式出道。

  • 安又琪

    安又琪

    安又琪(Angela),1982年10月14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国内地流行乐女歌手、影视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音乐成就2004年超级女声冠军。

  • 陈汉典

    陈汉典

    陈汉典,1984年7月6日出生于中国台湾,演员、主持人, 毕业于真理大学国贸系。2006年,荣获第一届全民大闷锅校园选秀模仿王奖。2010年,参与电影《恋爱通告》、《艋舺》的拍摄。

  • 佩里西奇

    佩里西奇

    伊万·佩里西奇(Ivan Perišić),1989年2月2日出生于克罗地亚斯普利特,克罗地亚足球运动员,场上司职左前卫,亦可胜任左边锋和二前锋,现效力于意甲的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 。

  • 郑珍云

    郑珍云

    郑珍云(Jeong Jin woon),1991年05月02日出生,韩国组合2AM的成员。歌手、演员、主持人。出道于2008年7月11日,在2AM中年纪排行老幺。

  • 贝利

    贝利

    贝利(Pelé),1940年10月23日出生在巴西特雷斯科拉索斯镇,前巴西著名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攻击型前卫。职业生涯共出场1366场比赛,进1283球 ,这一数字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