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故事 > 历史事件 >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

(中国唐代后期朝廷大臣之间的派系斗争,牛党的首领是牛僧孺、李宗闵,李党的首领是李德裕)
更新于:2024-04-21 23:25:21

牛李党争,中国唐代后期朝廷大臣之间的派系斗争。

牛党的首领是牛僧孺李宗闵,李党的首领是李德裕,故史称牛李党争(一说牛李专指牛僧孺、李宗闵,而李德裕无党)。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牛僧孺、皇甫湜、李宗闵三人对策时痛诋时政,宰相李吉甫(德裕之父)大为不满。

因此宪宗将考官和审查考卷的翰林学士免职贬官,牛僧孺等三人也不予重用。

事后颇有人上疏为牛僧孺等鸣不平。

宪宗又于同年出李吉甫为淮南节度使,初步形成两派对立的形势。

元和年间两派争论的焦点是如何对待藩镇割据。

宰相李吉甫、武元衡、裴度等主张武力平叛;另一派宰相李绛、韦贯之、李逢吉主张安抚妥协。

由于宪宗和当权宦官支持前者,因此,主战派得势,反对派则利用舆论与之抗衡。

李吉甫死后,主战派的中心人物是裴度,反对派的中心人物是李逢吉。

长庆元年(821),进士科考试中,前宰相段文昌向穆宗奏称贡举不公,翰林学士李德裕、元稹李绅也都说段文昌所揭发是实情。

李宗闵等人都因此被贬官。

从此“德裕、宗闵各分朋党,更相倾轧,垂四十年”。

双方各从派系私利出发,互相排斥。

此后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除去大和九年(835)甘露之变前夕,牛李两党都被当时掌权的李训、郑注排斥朝外,大体上是两党交替进退,一党在朝,便排斥对方为外任。

开成五年(840),文宗死,牛党和他们依靠的宦官所支持的继承人未能继位,另一派宦官拥立唐武宗即位,牛党失势。

李德裕自淮南节度使入为宰相,开始了李党独掌朝政的时期。

李德裕虽在会昌年间讨平泽潞叛乱、破回鹘、废佛教等几个方面作出成绩,但他独断专行、排斥异己的作风不但为反对派所憎恨,也为宦官所不满。

会昌六年(846)宣宗即位。

宣宗早就厌恶李德裕,即位之后即贬之外任,李党纷纷被斥。

牛党相继入相,牛僧孺、李宗闵也被召还朝(李宗闵不及还朝即死)。

李德裕被贬为崖州(今海南琼山东南)司户,死于贬所。

牛李两党之争终于以牛党获胜结束。

本文标签:牛李党争

上一篇:隆兴和议

下一篇:官渡之战

版权声明:

本文关于历史事件《牛李党争》的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56gushi.com/lswenhua/67882.html

牛李党争资料

牛李党争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