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故事 > 风云人物 > 善卷

善卷

(被尊为“德祖”)
最后更新于:2024-04-21 23:25:21

<a href=/renwu/4220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善卷</a>

善卷介绍

善卷,又名善绻,单卷。上古时代主要文化代表人物之一,与许由齐名。尧舜时期的主要高士之一,湖南武陵人,以德著称。善卷是帝尧和帝舜的老师,帝尧和帝舜先后要将帝位禅让给他,被他拒绝。为避免帝尧和帝舜禅让帝位给他的纠缠,他几次变换隐居地,过着“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的生活。善卷给后世留下丰富的道德文化遗产,被尊为“德祖”。

高士善卷主要事迹

1、唐尧拜善卷先生为师

据《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记载:“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辞源》解释:善绻即善卷。)

《吕氏春秋》中这段话的意思是:唐尧没有以帝王的身份去见善卷,而是以学生拜见老师的礼仪与善卷见面,善卷坐在北面,唐尧站在南面向善卷先生求教。当时与唐尧同行的大臣们很不理解,他们认为,唐尧是当今天子,而善卷是一介布衣,唐尧以帝王之尊何必对平民行此大礼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身为天子的唐尧有什么事要问,只需要把善卷招来问就是了。而唐尧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善卷先生可不是一般的人,他是一位得道的贤士,对待像他这样得道的贤士是不可轻慢的。唐尧还把自己与善卷先生作了一个比较,他觉得自己的品德行为不如善卷,知识和智慧也远不如善卷先生。因此,他要以学生拜先生的礼仪向善卷先生讨教。唐尧认为只有这样做才算是公平的,如果办事做不到彻底的公平还怎么谈得上礼贤下士呢?

2、唐尧要将帝位禅让给善卷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写下的一首《善卷坛下作》诗,诗中有唐尧要将帝位禅让给善卷史实。

善卷坛下作

刘禹锡

先生见尧心 相与去九有

斯民既已治 我得安林薮

道为自然贵 名是无穷寿

瑶坛在此山 识者常回首

((清)彭定球等编:《全唐诗》第355卷004首,中华书局,2003年出版。)

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明确地告诉人们,帝尧要将帝位禅让给善卷,但善卷没有接受,没有接受的理由是,天下已经大治,自己没有必要取而代之。在中唐时期,象刘禹锡这样有地位的朝廷官员和高素质的文人认为,帝尧要将帝位禅让给善卷,这应该是有确实依据的。

唐代著名诗人蔡昆有一首《善卷先生坛》诗:

善卷先生坛

蔡 昆

几朽章再到坛边登阁望 因思遗迹咏今朝

当时为有重华出 不是先生傲帝尧

((清)彭定球等编:《全唐诗》第778卷009首,中华书局,2003年出版。)

从诗的后两句“当时为有重华出,不是先生傲帝尧”中也可以看出,帝尧有将帝位禅让给善卷的举动,而不仅仅停留在想法。

3、帝舜拜善卷为师

据宋代罗泌所著《路史》国名纪己记载:“帝舜师单卷。今郓城有单父城,即善卷也。”(罗泌:《路史》,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出版。)帝舜拜善卷为师的史料不多,但山东单县、郓城地区(古曹州地区)这方面的传说很多。

4、舜要将帝位禅让给善卷

据《庄子》载:

《庄子》杂篇·让王第二十八

庄周

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

(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虞舜要立判精把帝位让给善卷先生,善卷先生说:“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冬天穿着皮毛的衣服既柔软又暖和,夏天穿着细葛布衣服既潇洒又凉爽。春天里的耕种,我的身体完全可以承受这种劳动;秋天收获贮藏以后我就可以休息了。每天日出我就开始一天的工作,日头一落我就休息了,这种逍遥自在的生活我是很满足的。我怎么会想到去治理天下呢!可叹啦!您也太不了解我了。”善卷先匙旬生没有接受虞舜的一番好意。为了躲避纠缠,善卷先生去了深山老林,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高士善卷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对以禅让方式进举耻谜行朝代交替的影响

在中国的历史上就有二十五位帝王,或顺应历史潮流,或迫于时势,把自己的帝王之位禅让给了他人。

纵观中国历史,魏、晋、隋、唐时期,多次政权的更替,都是通过较为文明的禅让方式来实现的。并且我们发现,帝位的禅让者都以师唐尧、虞舜自夸;帝位的被禅让者都以许由、善卷等钻腊愚自比。这足以彰显上古时代许由、善卷等圣贤巨大的影响力。

2、对中国道家文化的影响

道家的道就是人们要遵守的客观规律和自然法则。善卷就是一宙叠催院个有道之人, 他遵守自然规律。

道家特别注重人的精神境界,认为人的最高精神境界是逍遥。在道家看来,一个人生活在驼兰企妹世界上,总想让自己获得自由。一种无拘无束的行动自由,一种没有烦恼、没有忧愁的精神自由,这两种自由的最高境界就是“逍遥”。

一个人生活在现实世界中, 因为要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 行动要受到约束, 但人的思维活动可以任意驰骋换句话说, 思维活动是可以自由的,思维活动的自由往往走在了行动自由的前面,怎样才能使两者同步呢? 道家觉得顺应自然可能对此大有帮助。显然, 善卷先生是一个顺应自然的好典型。

庄子主张人在精神上的逍遥自在, 在形体上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借助外力而得到的逍遥自在的感觉。善卷的生活和对生活的感受就是人的逍遥。

逍遥的实质是无为,无为是道家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庄子》天运篇中明确指出,“逍遥,无为也。”(《庄子·外篇·天运第十四》)善卷的“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就是阐述道家无为的一种境界。

庄子认为养护人的生命的主宰是人的精神, 而人的精神要顺从自然法则, 要安时而处顺。显然, 善卷先生不想因做帝王而改变自己的自然生活的这种行为方式完全符合道家精神, 使得善卷成为道家的一个典范。

唐尧和虞舜要辞去帝王之位,他们既不是德行不行, 也不是能力不行, 更不是身体不行, 他们辞去帝王的原因是不愿为追求美好而伤害天下生灵。善卷和许由这两位贤人是有条件做帝王的, 不然的话像唐尧和虞舜这样圣明的帝王是不会轻易做出把自己的帝王之位禅让给他们的决定并付诸行动的。善卷和许由都断然拒绝接受帝位, 没有半点犹豫, 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善卷和许由两位贤者都不愿意因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危害到自己的生命。唐尧和虞舜禅让帝位以及善卷和许由拒绝接受帝位都是道家精神的体现, 因为道家重生和顺其自然。

道家有“道法自然”的重要思想:“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道家认为, 人是依存于土地的, 土地上的万物又是依存于由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形成的气候的, 日月星辰的运转、风雨雷电的形成与发作都是有规律的。 然而, 这些自然规律的形成也不是孤立的, 它也依赖于自然。许由和善卷两位贤者拒绝接受唐尧和虞舜的帝位禅让的理由, 就是“道法自然”的表现。

3、对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

荀子是继孔子孟子之后的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的重要儒家人物, 他对重整儒家典籍也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这位战国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政论家、文学家在他的著作《荀子》中是这样评价善卷先生的历史贡献的:

请成相,道圣王,尧舜尚贤身辞让。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尧让贤,以为民,泛利兼爱德施均,辨治上下,贵贱有等明君臣。尧授能,舜遇时,尚贤推德天下治,虽有贤圣、适不遇世孰知之。(《荀子》成相·第二十五)

(荀况:《荀子》,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出版。)

重义轻利是儒家所倡导的人类社会高尚的行为准则,善卷就是荀子所列举的上古尧舜时代重义轻利仅有的两个典型之一,这说明善卷对儒家道德理论的建立是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的。

儒家特别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而善卷又是非常有道德修养的上古高士,儒家当然会作为道德典型来加以宣扬。

董仲舒是这样褒扬善卷先生的:

尧舜德彰而身尊, 善卷德积而名显。善在是则尧舜之道在是, 尧舜之道在是则善亦在是。((宋)李焘:《善卷先生祠堂记》)

(应先烈:《嘉庆常德府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我们知道,儒家特别推崇上古两个贤明的帝王唐尧和虞舜, 他们的品行在儒家看来就是人类理想品行的化身。儒家仅次于孔子的代表人物孟子对唐尧和虞舜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言必称尧舜”。在董仲舒看来,善卷与唐尧、虞舜是一个整体,是“德”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们相得益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善卷这个人物在儒家的影响是多么巨大!

朱熹在常德德山祭祀善卷时, 写下《善卷祠记》,对上古重义轻利、拒绝帝王之位的贤者善卷先生的德行达智发出这样的感叹:

“先生之道不可一日无。苟得之以致君,得之以泽民,可使是君为尧舜之君,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宋)李焘:《善卷先生祠堂记》)

(应先烈:《嘉庆常德府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朱熹对上古圣贤善卷有这样高的评价说明善卷对儒家道德理论的影响是巨大的。

4、对中国隐逸文化的影响

善卷是中国隐逸文化承先后的代表人物。唐代文学家吴筠在他的《逸人赋》中有“洪崖广成肇其端,子州善卷绪其后”的评价。洪崖与广成指的是黄帝时代有德行的两位隐逸人士,他们是隐逸之风的开创者。子州支父和善卷是尧舜时代隐逸之风的承先启后的代表人物。

上古时代善卷先生在枉山留下的高尚隐逸之风,为历代文士所津津乐道,武陵也就因此成为文士们乐于采风的地方。古代的文学家以武陵为地方背景,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诸如《桃花源记》之类的文学作品,描绘出人类社会的理想家园。这些文学作品中无不折射出善卷先生逍遥自在的生活影子。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流传最广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这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就发生在江苏宜兴善卷山附近,善卷山成了这个最感人的爱情故事的创作载体。

这个爱情悲剧无不体现出男女主人翁对爱情自主,生活自由的憧憬,这与善卷所追求的自主、自由有着某种共同之处。

因为湖南的常德地区是善卷先生的主要生活区域,因此该地受善卷先生的隐逸之风的影响比较深。常德境内比较有影响的隐逸之地就有德山、桃花源、白马湖、柳叶湖、夹山。

5、对释家文化的影响

明代著名文学家袁中道,不仅非常崇拜善卷,而且对善卷的思想言行,及其所产生的影响都有独到的认识。一次,袁中道游常德德山,瞻仰善卷遗迹,随行的人向他请教这样一个问题:“善卷之让天下也,于佛法何居?”意即:“善卷拒绝接受帝位的这种行为,难道与佛家思想有联系吗?”袁中道对这个问题给予了回答:

“昔调御之丈夫,莫不尘三轮而芥七宝。后来学之者亦往往高谢世荣,栖神岩壑。良以骨超名利五欲之外,笼不住而呼不回者,始可以担荷此事。若垂涎芗膻,柔同绕指,吝春佗,嘛腐鼠,而可以修出世之业,我未闻之也。如善卷辈真可与共学矣(袁中道:《雪珂斋集》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出版。)。”

袁中道这样回答:“过去佛能教化引导的一切可度者,都要做到身净、口净、意净,视金银珠宝如草芥。后来学佛的人往往避谢富贵荣华,把精神寄托在高山幽谷之间。追求的目标在功名利禄之外,且再也拉不回头的人,才可以开始学佛。对美食垂涎,没有性格,连小事都在意,如果这样的人都能成佛,我是没有听说过的。向善卷这样的高士学习与修佛是有共同之处的。”袁中道就找出了佛家与善卷之间的共同之处,那就是佛家和善卷都强调自我修为而淡泊名利。

自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佛教从中国传统的隐逸文化中找到了结合点,这也是佛教为什么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的主要原因。因为善卷就是中国隐逸文化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很多高僧就特别崇敬善卷,善卷对中国佛教界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6、广大的地域影响

在上古高士中,善卷先生的地域影响是最大的。这是因为善卷在广大的淮河流域和沅江流域留下他众多的事迹。善卷先生在山东省、江苏省、湖南省都有广泛的地域影响,这是与善卷同时代的其他高士中任何一位所不具备的。

在山东省的古代地方志中,有很多关于善卷的记载。如清乾隆二十一年周尚质、李登明、谢冠等编的《曹州府志》,清康熙五十六年王镛秦寅等编的《单县志》,清乾隆二十四年普尔泰、傅尔德等编的《单县志》,民国十八年项葆桢、李经野等编的《单县志》,明崇祯七年米嘉穗、孙鲸编的《郓城县志》,清康熙五十五年张盛铭、赵肃等编的《郓城县志》,清光绪十九年毕炳炎、胡建枢等编的《郓城县志》等等。在江苏省的地方志中,也有很多关于善卷事迹的记载。如清光绪十八年阮升基、宁楷等编的《重刊宜兴县旧志》、《重刊宜兴县志》。在湖南省的地方志中,记载善卷事迹的不胜枚举。如明嘉靖十四年陈洪谟编的《常德府志》,清嘉庆十八年应先烈编的《常德府志》,清乾隆三十年席绍葆、谢鸣谦、谢鸣盛等编的《辰州府志》,清同治二年孙翘泽、陈启迈等编的《武陵县志》,清同治十二年邱育泉、何才焕等编的《安化县志》,清嘉庆十六年牛中翰、陶澍等编的《安化县志》,清同治十二年齐德五、舒其翰等编的《溆浦县志》,清乾隆二十七年陶金谐、杨鸿观等编的《溆浦县志》,清(1821—1850)巴哈布、王煦等编的《湖南通志》,清光绪十一年李翰章、曾国荃等编的《湖南通志》,清光绪二年卢峻、成业襄编的《湖南考古略》,清光绪十四年同德斋主人编的《广湖南考古略》,清光绪十四年王先谦编的《湖南全省掌故备考》等等。

高士善卷善卷与同时代的其他主要高士之比较

在上古尧舜时代,产生了不少高士,主要有被衣、王倪、啮缺、巢父、许由、善卷、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壤父、石户之衣、蒲衣子、北人无择、伯成子高、方回等十四位高士。

皇甫谧的《高士传》共为从尧舜到三国时代的高士九十多人作传,时间跨度达两千多年。皇甫谧还是觉得这九十多位高士中,许由和善卷是最有影响力的。

皇甫谧对上古的十位高士——被衣、王倪、啮缺、巢父、许由、善卷、子州支父、壤父、石户之农、蒲衣子分别作了传记,他给这十位高士都有定位。被衣、啮缺、子州支父、壤父属于一类,这一类就是唐尧时代的普通高士,仅被称为“尧时人也”; 巢父是一类,很特别,称“尧时隐人”;许由是记载特别详细的一类,传记中有名,有字,有籍贯,记载的篇幅最长,事迹也突出,但皇甫谧没有对许由给出明确的定位,这可能是留给后人或读者根据他作的传记去定位;石户之农属于普通高士一类,皇甫谧都不知道他是何许人;剩下的王倪、善卷、蒲衣子属一类,被皇甫谧定位为贤人的高士,这其中的王倪、蒲衣子被称之为“尧时贤人”, 善卷被称之为“古之贤人”, 相比之下,善卷的定位最高。

在《庄子》、《吕氏春秋》、《高士传》所记上古尧舜时代的十三位高士中,是帝王之师的有许由、善卷、蒲衣子;是帝王之位的禅让对象的有许由、善卷、子州支父、子州支伯、蒲衣子、北人无择;既是帝王之师又是帝位的禅让对象的有许由、善卷、蒲衣子。许由既是帝尧的老师又是帝尧禅让帝位的对象,蒲衣子既是帝舜的老师又是帝舜禅让帝位的对象,善卷是帝尧的老师,善卷是帝舜禅让帝位的对象。许由既是帝尧的老师,又是帝舜即位之前的老师,还是帝尧禅让帝位的对象。因此,善卷和许由都是影响两朝的高士。其他九位高士的地位和影响要比善卷和许由的影响小多了。

尧舜时代的这十三位主要高士,最有影响力的高士是善卷和许由。善卷和许由这两位高士对整个尧舜时代都产生重大影响。善卷和许由在尧舜时代的主要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们“得帝而不受”的重义轻利的精神影响;二是尧舜对他们的尊崇所产生的尊师重贤的世风影响;三是他们的自我修为给当时和后世社会的榜样作用。其他的高士都没有善卷和许由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的影响那么大。善卷和许由这两位高士相比较起来,就给当时的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而言是相当的,给后世所产生的影响由于前面所述的原因,善卷的影响略小于许由,但还是远大于其他的高士,但善卷的形象比许由更加可亲可近。就善卷和许由对中国的历史贡献而言,善卷的历史贡献要略大于许由,这是因为善卷是唯一的引领时代潮流的高士。

善卷与同时代的其他高士比较起来,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善卷这位高士他不仅注重人生的精神享受,同样也注重人生的物质享受。善卷不仅不是清心寡欲的人,而且还是一个追求精神和物质享受和谐统一的人,这代表着人类社会生活不断进步的潮流。

从皇甫谧的《高士传》中我们发现,善卷还是一个精通音律的高士。从他批评帝尧“繁调五音之声以乱民耳,丕作皇韶之乐以愚民心”就可以知道,善卷先生有很深的音乐造诣。从善卷批评帝尧“盛为衣裳之服以眩民目”可以推测,善卷对服饰也有不低的鉴赏能力。善卷先生的这些素质都是他同时代的其他高士所不具备的。

我们还可以推测善卷是一个身体非常健康而且热爱劳动的人,不然的话,他的这些物质享受从何而来呢?在当时生产力水平并不高的原始社会末期,善卷这样的平民生活算是引导潮流的了。以上高士都没有争名于朝、逐利于市的行为,他们甚至鄙弃名利,但改善生活状况和享受生活的乐趣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善卷是以上高士中既不追名逐利,又能引领社会发展潮流的唯一高士。善卷也是在同时代的高士中形象最丰满、最可亲近的高士。

如果从地域的影响来看,善卷的影响可以说是最大的。由于善卷的生活区域大,所影响的地域有山东省、江苏省和湖南省。山东省、江苏省和湖南省的地方志中,有很多关于善卷事迹的记载。许由的生活区域局限于许昌及附近地域,和善卷相比生活区域小多了。其他高士也无法与善卷的地域影响相提并论。

高士善卷善卷之德

1、重义轻利之德

善卷先生给中国的道德历史留下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重义轻利。早在战国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荀子,就已经明确指出:“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

善卷先生重的是生命的意义,轻的是一己私利。善卷先生生活在逍遥自在、心意自得的环境中,他不愿被名缰利索所牵制。拒绝登上天子的宝座,这既是善卷先生的一种自然的选择,也是善卷先生重义轻利的美德体现。

2、重生之德

人对生命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对自己身体的保养和对自己心理的调节上。从善卷先生的生活来看,他的生活很有规律,这有利于他的身体健康;他是一个热爱劳动的人,这种劳动是自己的体力足以承受的劳动,这样的劳动不仅不会损害他的健康,还对他的身体健康有利。这种劳动也是他丰衣足食的保证,他可以因此而衣食无忧,还可以过上当时的小康生活。他冬天穿得上皮毛衣服、夏天穿得上细葛布衣服,就是天子在冬天和夏日也只是穿这样的衣服。善卷先生不苛待自己,从善卷先生的衣着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待生活的人,一个珍惜生命的人。善卷先生的心理也是非常健康的,对自己的生活他感到满足,他觉得这种生活是逍遥自在的生活,是一种心理满足的心意自得的生活。

3、独善之德

善卷先生非常重视自己的修为,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说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善卷先生的这种独善其身并没有什么穷的背景,也没有什么功利目的,更不是为了兼济天下。他“理安于独善”,“不耻为匹夫。”(无能子:《无能子》,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他的自我修为是心安理得的,作一个平民百姓也是心安理得的,他并不以做一个

平民百姓为耻。

4、轻名务实之德

善卷先生不但一辈子不求名,更是回避名,连最大的天子之名也回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轻名。那么,善卷先生是不是对什么都轻视呢?

善卷先生轻名,但非常务实。他并不像其他高士一样只注重修道理论的研究,他更注重社会实践。善卷先生是在生产活动中,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所以,善卷的生活过得非常充实,非常有规律。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耕种”,“秋收敛”,“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善卷务的是享受生活之实。与此同时,他也用自己的行为教育和感化周围的百姓,以形成良好的世风。他甚至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纠正不良风气。就在帝舜拜访他时,善卷耳闻目睹帝舜一行的招摇,没有听之任之,而是一针见血的当面批评帝舜,为保持和发扬帝尧时代的良好风尚作出贡献。

5、敢谏与善谏之德

当帝舜要将帝位禅让给善卷先生时,善卷先生利用这个机会,当面对帝舜进行批评,这是善卷先生对天下负责的表现,也是对虞舜的关心与爱护的表现。善卷先生首先赞扬先帝唐尧对天下的治理,认为:“昔唐氏之有天下,不教而民从之,不赏而民劝之。天下均平,百姓安静,不知怨,不知喜。”善卷先生觉得在唐尧在位的时候,以仁义化民,天下和谐。在赞扬唐尧以后,善卷先生毫不客气地对帝舜进行批评。善卷先生首先批评帝舜的衣着,认为:“盛为衣裳之服以眩民目。”善卷先生接着批评帝舜愚弄百姓和为自己歌功颂德:“繁调五音之声以乱民耳,丕作皇韶之乐以愚民心。”(皇甫谧:《高士传》,京华出版社,2000年出版。)善卷先生分析了帝舜这样做的危害,认为这会导致天下从此大乱,以此警醒帝舜。

6、崇尚自由之德

自由是人类生活的一种至高境界。十九世纪匈牙利爱国英雄和诗人裴多菲对人的生命、爱情、自由这三者的重要性作了一个比较,裴多菲觉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裴多菲看来,自由比生命和爱情更为可贵。

早在四千多年前的上古时代,善卷先生就崇尚自由。他认为自由才是人类最值得珍惜的东西。当唐尧和虞舜要把帝位禅让给他时,他认为自己登上帝位之后肯定会改变他现有的生活,伤害到他的自由,而做帝王又不是非他不可,在名利与自由面前,善卷选择了自由!他崇尚的自由就是逍遥于天地之间。善卷先生所崇尚的逍遥于天地之间的这种自由,也成为中国人追求自由的重要标准。善卷给中国的历史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崇尚自由之德。

7、就利辞害之德

善卷先生过着逍遥自在、心意自得的生活,这样的有品质的生活对他的身体和心理都非常有利,对他的生命也十分有利,继续这样的生活肯定是善卷先生的心愿。然而,帝舜要把充满巨大名利诱惑的帝位禅让给他,要彻底改变善卷先生的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善卷先生是接受还是辞让?善卷先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辞让,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善卷先生懂得就利避害。在善卷先生看来,如果登上天子之位,肯定会改变现有的生活,而现有的生活就已经很好了,做了帝王以后的生活不仅不会变得更好,反而会变得糟糕。繁重的政务不仅不会给他自由,反而是他生活的桎梏。在善卷先生看来,天下已经被虞舜治理得好好的,并非要他善卷做帝王不可,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干嘛要做帝王危害自己美好的生活呢!

8、勤劳之德

从《庄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善卷先生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他既爱脑力劳动,又爱体力劳动。

说善卷先生爱脑力劳动是因为他是一位高士,一位睿智的高士,一个连圣君唐尧都自叹不如的高士,如果他不爱脑力劳动能成为这样的高士吗?一位高士爱脑力劳动并不值得惊讶,但一位高士热爱体力劳动就非同一般了。

与善卷先生同时代的高士很多,但像善卷先生那样热爱体力劳动的高士并不多见。在高士被衣、王倪、啮缺、许由、善卷、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北人无择、石户之农、巢父、壤父、蒲衣子、伯成子高中,谈得上热爱体力劳动、并且勤劳的恐怕只有善卷先生一人。

9、中庸之德

中庸是儒家重要的政治理念,这种理念可以从上古高士善卷那里找到源头。

善卷先生春天耕种,十分忙碌,但他的身体足以承受这种季节性的劳动,并不是累得死去活来。善卷先生秋天收获的劳动果实,足以保证他一年的食用,也可以保证他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善卷先生还在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中找到心理的平衡,他在有生活保证的前提下享受逍遥自在、心意自得的快乐生活。善卷先生不想改变这种生活。在帝舜要将帝位禅让给善卷先生时,善卷先生的处理方式也体现出他的中庸思想。善卷先生没有像石户之农那样,在讽刺帝舜之后拖家携口入大海深处终身不返;更没有像北人无择那样,认为帝舜禅让帝位给他是对他的一种羞辱,以至于跳入深渊结束自己鲜活的生命;善卷先生也没有装病,说自己身体不好。善卷先生用自己不愿改变自己现有的美好生活的理由,拒绝了帝舜的一番好意与诚意。现有的美好生活就是中,不想改易就是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善卷先生的生活道路显然是一条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善卷先生认定的就是应该重义轻利这个理。

10、顺应时势之德

善卷先生春耕种,秋收敛,不违农时;善卷先生冬衣皮毛,夏衣絺葛,顺应时序。宋朝李昉编纂的《太平御览·时序部·卷十九》、《太平御览·时序部·卷十四》、《太平御览·时序部·卷二十五》均有善卷顺应时序的记载,这种记载并不是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这种记载是作为中国历史上顺应时序的一种最早的或最典型事例。善卷不仅顺应时序,还能顺应天下大势。

11、守秉性之德

善卷先生并不是没有才能去治理天下,不然的话,帝尧不会那样谦卑的拜善卷为老师,更不会萌生禅位于善卷的想法,帝舜也就不会想把天子之位禅让给善卷了。既然善卷有治理天下的才德,他也能够使天下太平,能够给百姓施德政,为什么他不接受天子之位呢?善卷先生是怎么想的?

《淮南子》里有这样的解释:“许由、善卷,非不能抚天下宁海内,以德民也,然而羞以物滑和,故弗受也。”这告诉我们,善卷拒绝接受帝位的理由是,他羞于高居帝位之后扰乱了自己的秉性和自己平静的生活。

12、耿直之德

当帝尧以天子之位让许由,许由拒绝之后,尧又把天子之位让子州支父,子州支父以自己患有幽忧之疾的理由加以拒绝。当帝舜要把天子之位让给子州支伯时,子州支伯也以自己患有幽忧之疾的理由加以拒绝。

人们不禁要问,子州支父和子州支伯是否真的都患上了幽忧之疾,即患上了很深很难治愈的疾病呢?值得怀疑。

当帝舜要将天子之位让给善卷先生时,善卷先生并没有撒谎,并没有说自己患上幽忧之疾,要马上进行医治,并且要长时间进行医治,以此来忽悠帝舜。

善卷理直气壮的拒绝天子之位,其理由足以说服帝舜打消禅让帝位给他的念头。他告诉帝舜,自己身体很好,心情很好,生活过得很好,过着非常有品位的生活,自己并不想改变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就是拿至重的天子之位来都不换!这样的理由才是最有说服力的理由。在善卷看来,根本没有必要用撒谎来忽悠帝舜。

善卷看不惯帝舜的张扬,认为这改变了帝尧的务实与节俭之风。当着帝舜的面,善卷对帝舜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这既是善卷对天下负责的表现,也体现了善卷可贵的耿直人格。

13、教化帝王之德

善卷是帝尧的老师,唐尧在善卷门下直接受教;虞舜要将帝位禅让给善卷,善卷利用这个机会,当面教育帝舜。在尧舜的时代,这两位在位的帝王都接受了善卷的教育。这两位名垂千秋的帝王所创立的功业与善卷的教化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善卷对后世帝王也有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的历史上,受上古禅让之风的影响,共有二十二位皇帝禅让帝位,这二十二个皇帝禅让帝位的理论依据是让贤,主要榜样是唐尧禅让帝位给许由、虞舜禅让帝位给善卷。

在中国最强盛的唐代,学者欧阳询所编的类书《艺文类聚》里,有帝王部·卷十三、人部卷二十一、人部卷三十六等三处有善卷的记述,而这部书不仅为当朝帝王所喜爱,还为后世帝王所必读。

在文化最发达的宋朝,有宋真宗诏为善卷先生封茔立祠,有宋徽宗为善卷先生赐号“遁世高蹈先生”。清初,康熙帝敕封江苏宜兴善卷寺为“东南第一祖庭大觉普济能仁国师道场”。如果善卷的事迹对这些帝王没有影响,他们是不会这样做的。

宋代李昉编纂的《太平御览》,当朝皇帝手不释卷,每日阅览,赐名该书为《太平御览》。在《太平御览》里有多达十处关于善卷的记述!这部权威性的百科全书为后世帝王所必读,善卷的事迹几乎是全方位影响当世和后世帝王。可以说,后世帝王鲜有不看《太平御览》者。仅从这个意义上说,善卷这个人物对宋代以后的历代帝王都要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14、教化百姓之德

北宋第三代皇帝赵恒东封时,辰州通判欧阳陟上书朝廷,奏言善卷先生有功于民,应予褒奖。真宗皇帝准奏,诏为善卷先生封墓,建立善卷先生祠堂,并且赐号曰:“高蹈先生”。如今我们无法找到欧阳陟的奏章,因此也就无法得知奏章里所列善卷先生有哪些功德于民。不过,我们还是不难发现善卷先生所留下的教化百姓之德,这种教化百姓之德至今仍有巨大的影响力。

善卷先生所到之处教民勤奋。你看,善卷先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整天都在勤奋劳动。这位有文化、有知识、有智慧、受到天子敬重、有帝王才德的善卷是在用自己的行为教育百姓,当地百姓能不效法?我们从善卷回答帝舜的一番话语中也能推断,善卷先生不仅是一位能言善辩的政治家,并且是一位言传身教的教育家,这样的教育家的教育效果绝对非同一般。

要想获得丰厚的收获,勤奋劳作显然是必要的。但这还不够,还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善卷先生教民不违农时,功德无量,我们可以从宋代李昉的《太平御览》中得到验证。

善卷教化百姓要会生活,要会享受生活。

善卷先生教育百姓要懂得劳逸结合的好处。善卷先生无论是春天的耕种还是秋天的收敛,都是力所能及的,都是注意到休息和体力恢复的。

15、使贪廉懦立之德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在一次瞻仰了善卷先生的遗迹以后,他大发感慨:“践先生之遗迹,颂先生之高风,贪者廉,懦者立,盖自勋华以及于今日矣!”(应先烈:《嘉庆常德府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刘禹锡这位诗人型的政治家认为,瞻仰先贤善卷先生的遗迹,颂扬其不贪恋名利的高风,可以使贪腐者想到廉洁,懦弱者想要自立自强,善卷先生的这种功德已影响到今天。

16、果敢之德

善卷先生的行为是果断的,从不拖泥带水。从善卷先生的日常生活来看,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非常有规律。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不仅有自己的判断,而且敢于表达。

当善卷先生发现帝舜出巡太过张扬,不仅浪费资源,而且还扰民、愚民,他果断决定向帝舜进谏,当面向帝舜提出批评,这种果敢为后世树立了敢于向帝王进谏的榜样。

帝舜要将帝位禅让给他,善卷先生没有丝毫的犹豫,果断决定不接受禅让。为显示自己不愿接受禅让的决心,善卷先生不仅用语言回绝了帝舜的禅让,还在行动上表现出他态度的坚决。善卷先生为避免帝位禅让的进一步纠缠,他进入了深山老林,没有告诉任何人他的去向。这与许由相比,在同样的问题上,许由舍不得离开,难怪许由受到了好友巢父的批评,善卷肯定不会招致这样的批评。

(以上资料由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杂志社社长周友恩提供。参见周友恩著《德山——上古高士善卷评传》(团结出版社出版,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082851号)

             
             
             
             
             
             
             
本文标签: 上古人物善卷

上一篇:楚顷襄王

下一篇:堵女父

版权声明:

本文关于历史人物《善卷》整理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56gushi.com/renwu/42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