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故事 > 风云人物 > 彼得·约瑟夫·威廉·德拜

彼得·约瑟夫·威廉·德拜

(美籍荷兰裔物理学家、化学家)
最后更新于:2024-04-21 23:25:21

彼得·约瑟夫·威廉·德拜简介

彼得·约瑟夫·威廉·德拜

彼得·约瑟夫·威廉·德拜(Peter Joseph William Debye ;1884~1966),美籍荷兰裔物理学家、化学家。

生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卒于美国纽约。

1900年进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学习,1905年获电机工程师学位。

1908年获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11年去瑞士继 A.爱因斯坦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教授。

以后曾在荷兰乌得勒支、德国格丁根、莱比锡等大学任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教授。

1934年纳粹上台后的第二年,他到柏林受命为威廉皇家学会建立物理研究所,取名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并任所长。

当时 德 拜仍保留荷兰国籍。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纳粹当局要他加入德国国籍,他断然拒绝,并于1940年去美国,任康奈尔大学化学系主任,直到1950年退休。

1946年加入美国籍。

德拜早期从事固体物理的研究工作。

1912年他改进了爱因斯坦的固体比热公式,得出在常温时服从杜隆–珀替定律,在温度 T趋于0时和 T 3成正比的正确比热公式。

他在导出这个公式时,引进了特征温度即 德 拜温度的概念。

1916年他和 P.谢勒一起发展了 M.von劳厄用X射线研究细晶粒晶体结构的方法( 德拜–谢勒方法),它可用来鉴定样品的成分,并可决定晶胞大小。

1926年 德 拜提出用顺磁盐绝热去磁致冷的方法,用这一方法可获得1K以下的低温。

1932年发现超声衍射现象。

德拜是最早对聚合物进行研究的化学家之一。

1923年,他发展了强电解质理论,以此解释电解质活度系数与浓度的关系式。

在盐溶液极化分子、分子偶极矩和分子结构理论方面也有重要的贡献。

他提出极性分子理论,确定了分子的偶极矩,定量地研究了溶质与溶剂分子间的联系,解释了稠密溶液中的一些反常现象。

他在分子极化方面的工作,使人们对分子中原子排列的认识有了飞跃。

在溶液理论中他引入一个被称为 德拜长度的特征长度,描述了一个正离子的电场所能影响到电子的最远距离。

德拜长度现在已成为溶液理论和等离子体物理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由于在X射线衍射和分子偶极矩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 德拜获得了1936年诺贝尔化学奖。

版权声明:

本文关于历史人物《彼得·约瑟夫·威廉·德拜》整理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56gushi.com/renwu/53297.html

彼得·约瑟夫·威廉·德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