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故事 > 风云人物 > 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

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

(荷兰物理学家)
最后更新于:2024-04-21 23:25:21

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简介

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

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 Hendrik Antoon Lorentz ;1853~1928),荷兰物理学家。

生于阿纳姆,卒于哈勒姆。

1870年考入莱顿大学,1875年获博士学位。

1877年任莱顿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1912年担任哈勒姆自然博物馆的馆长、顾问,同时兼任莱顿大学的名誉教授。

后来在荷兰政府中任职,1919~1926年在教育部门工作,其间1921年起担任高等教育部部长。

1911~1927年还担任了索尔维物理学会议的固定主席。

洛伦兹在物理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他的电子论。

早在他作博士学位论文之前,由于读过菲涅耳文集而深受其影响。

后来受到H.von 亥姆霍兹的发,他用J.C.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来处理光在电介质交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问题,并以此作为他的博士论文。

在论文的末尾,他提到把光的电磁理论与物质的分子理论结合起来的前景,这就是他后来创立电子论的根源。

1878年,他发表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论文,把以太与普通的物质区别开来,认为以太是静止的,无所不在,而普通物质的分子则都含有带电的谐振子。

在这个基础上,他导出了分子折射率的公式(即洛伦兹–洛伦茨公式)。

1892年,他开始发表电子论的文章,他认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含有电子,阴极射线的粒子就是电子,电子是很小的有质量的刚球,电子对于以太是完全透明的,以太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归结为以太与物质中的电子的相互作用。

在这个基础上,1895年他提出了著名的洛伦兹力公式。

另外,1892年他研究过地球穿过静止以太所产生的效应,为了说明迈克耳孙–莫雷实验的结果,他独立地提出了长度收缩的假说,认为相对以太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上的长度缩短。

1895年,他发表了长度收缩的准确公式,即在运动方向上长度收缩因子为:

1896年, P.塞曼发现放在磁场中的光源,其光谱线发生分裂(见 塞曼效应)。

洛伦兹立即用他的电子论对这一现象作了定量的解释。

由于这一贡献,他和塞曼共同获得19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899年,他在发表的论文里,讨论了惯性系之间坐标和时间的变换问题,并得出电子质量与速度有关的结论。

1904年,他发表了著名的变换公式( H.庞加莱首先称其为洛伦兹变换)和质量与速度的关系式,并指出光速是物体相对于以太运动速度的极限。

此外,洛伦兹在当时物理学的各个领域里都有很深的造诣,他在热力学、物质分子运动论和引力理论等方面,也都有过贡献。

1878年,他指出物理学研究的目的是找出一些简单的基本的原理,使得所有的现象都能用这些原理来解释。

洛伦兹还是一位教育家,他在莱顿大学从事普通物理和理论物理教学多年,写过微积分和普通物理等教科书。

在哈勒姆他曾致力于通俗物理演讲。

他一生中花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审查别人的理论并给予帮助。

他为人热诚、谦虚,受到A.爱因斯坦、E.薛定谔和其他青年一代理论物理学家们的尊敬。

爱因斯坦作为新一代理论物理学家的领袖和普鲁士科学院的代表,在洛伦兹的安葬仪式上称他为“我们时代最伟大和最崇高的人”。

上一篇:德谟克利特

下一篇:艾萨克·牛顿

版权声明:

本文关于历史人物《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整理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56gushi.com/renwu/53301.html

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