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故事 > 风云人物 > 袁钧瑛

袁钧瑛

(分子生物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最后更新于:2024-04-21 23:25:21

袁钧瑛

袁钧瑛简介

袁钧瑛,1958年出生于中国上海,分子生物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终身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

袁钧瑛资料

姓名:袁钧瑛

英文名:Junying Yuan

出生/生日:1958-10-03

年龄(多大/多少岁):65岁

出生地点:中国,上海

国籍:美国

民族:汉族

袁钧瑛详细介绍

袁钧瑛,1958年出生于中国上海,分子生物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终身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1977年袁钧瑛考入复旦大学生物系;1982年本科毕业后考入上海第一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并通过CUSBMBEA项目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89年获哈佛大学神经学博士学位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1990年受聘于哈佛大学医学院,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生教授;2005年袁钧瑛首次发现并定义了necropotosis这一细胞死亡模式;2007年入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2010年入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筹建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并任主任;2017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袁钧瑛主要从事于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是世界细胞死亡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世界上第一个细胞死亡基因的发现者。

人物经历

1977年,袁钧瑛作为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以上海市应届生高考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

1982年,从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系毕业;同年考入上海第一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并以优异成绩通过中美联合培养生物化学类研究生计划(CUSBEA项目),成绩在25000名学生中名列第二名,之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罗伯特·霍维茨教授(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9年,获得哈佛大学神经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1990年,进入哈佛大学医学院任教,先后担任助理教授(1990年-1996年)、副教授(1996年-2000年)、终生正教授(2000年-)。

2007年,入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2010年,入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

2012年,袁钧瑛领衔组建了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并出任中心主任。

2014年,获得哈佛大学ElizabethD.Hay教授称号。

2017年4月17日,袁钧瑛教授以“发现细胞死亡的秘密”为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生做“大师论坛”学术报告。5月,袁钧瑛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科学成就

•理论贡献

袁钧瑛实验室第一次发现了调控线虫细胞凋亡的基因,并证明了哺乳动物细胞和神经元中也存在与线虫中功能类似的蛋白酶分子caspase介导哺乳动物细胞的凋亡;阐明了Bid蛋白是从死亡受体到线粒体这条诱导凋亡的通路中不可或缺的信号转导分子;揭示了蛋白酶caspase-11是介导细胞在细菌脂多糖LPS刺激下活化caspase-1的重要分子;论证了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s在急性神经损伤和慢性神经退行中的作用。袁钧瑛的发现开创性地用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解释了细胞自杀的现象。

2005年,袁钧瑛在《Nat.Chem.Biol.》发表文章,阐述了小分子Nec-1对细胞坏死的调控作用,该文章在国际上首次将不受调控的坏死的概念(Necrosis)更新为可以被Nec-1调控的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程序性坏死在急性脑损伤、急性肝损伤、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都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文章首次应用了化学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了生物问题。

2008年,袁钧瑛在《Nat.Chem.Biol.》发表文章,证明了RIPK1即为程序性坏死保护分子Nec-1的靶标,从而首次阐述了程序性坏死的调控基因。

2008年,袁钧瑛在《Cell》上发表文章,用siRNA筛选的方法,证实基因组中很多基因对细胞程序性坏死都有调控作用,她用3年的时间,提出并解决了一个科学问题即细胞坏死是否被基因调控。运用小分子化合物的工具,袁教授实验室发现了一种新的可被调控的细胞坏死方式,称为程序性坏死。

2017年7月,袁钧瑛课题组在期刊《Genes&Development》上发表题为“SPATA2regulatestheactivationofRIPK1bymodulatinglinearubiquitination”的研究成果,揭示了SPATA2蛋白在调控细胞死亡中的重要作用。

•学术论著

截止到2013年,袁钧瑛的研究工作多发表在《科学》,《自然》,《细胞》等国际一流杂志上,共148篇,多次被国际会议特邀做大会报告,也被诺贝尔奖委员会多次邀请做专题讲座。

个人生活

袁钧瑛的外祖父是法国文学翻译家李青崖,祖父是有机化学家袁开基,父母皆为上海医科大学教授,而伯父袁承业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本文标签: 袁钧瑛生物学家院士

上一篇:陈一发

下一篇:曹德旺

版权声明:

本文关于历史人物《袁钧瑛》整理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56gushi.com/renwu/65755.html

袁钧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