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故事 > 风云人物 > 慧远

慧远

(东晋僧人,净土宗初祖)
最后更新于:2024-04-21 23:25:21

慧远简介

慧远

慧远(汉语拼音:Huiyuan;334~416),东晋僧人。

本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崞县东部)人。

出身仕宦家庭,少年即博览群书,尤善《周易》、《老子》、《庄子》。

后从道安出家,以立宗弘法为己任。

24岁开始登坛讲经。

晋哀帝兴宁三年(365),随道安南抵襄阳。

孝武帝太元四年(379),慧远别师南下,途经庐山,见峰林清静,就定居于此,始住泉精舍,后居东林寺。

传统上认为,他曾在庐山组织莲社,弘扬净土,被尊为净土宗初祖。

慧远隐居庐山30余年,矢志弘法,影不出山,迹不入市。

他对中国佛教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晋太元十六年(391),罽宾沙门僧伽提婆南游来到浔阳,慧远将其迎请入山,请译《阿毗昙心论》、《三法度论》。

两论译出后,慧远为之作序,标举宗旨,推重提倡,开南地毗昙学之端绪。

东晋隆安五年(401),鸠摩罗什到长安,慧远即致书问候,后经常写信向其请教经典和大乘深义。

两人往返酬答,互相切磋,现存18章,名曰《大乘大义章》。

鸠摩罗什译出《大智度论》100卷,慧远因其文繁义隐,不易研习,乃予以删节,约为20卷,并为之作序。

元兴元年(402)与刘遗民周续之等于精舍无量寿佛前建斋立誓,发愿往生净土,结白莲社,一时参加者达123人。

净土宗创立后,人们仍尊慧远为始祖。

在禅法方面,慧远极力调解觉贤(即佛陀跋陀罗)与鸠摩罗什的矛盾,请觉贤译出《达摩多罗禅经》2卷,使禅法得以流传江南各地。

慧远还致书劝请昙摩流支补译弗若多罗没有译完的《十诵律》,使《十诵律》有了完备的译本。

慧远学兼内外,长于般若。

著述除《大乘大义章》外,皆已散佚。

《出三藏记集》、《弘明集》、《广弘明集》等都收有他的部分论、序、赞、书等,其中《沙门不敬王者论》阐明“出家是方外之宾”,故“不得与世典同礼”,力主沙门不应致敬王者,对后世影响较大。

门下弟子众多,尤以慧观、僧济、道祖、昙邕、僧彻等最为著名。

慧远净宗初祖

据说,慧远曾于402年7月与刘遗民等僧俗一百二十三人,于山北般若台阿弥陀佛像前共誓往生西方,由刘遗民作誓文。

后世称为“结社”,成为净土宗在中国的开端。

经考证,慧远在庐山东林寺同刘遗民、雷次宗等共一百二十三人在阿弥陀佛像前发愿,共期西方,希望由坐禅,修行念佛三昧,而得解脱。

此事是存在的,但是在隋唐的佛教文献中,并没有“慧远结莲社”的记载。

慧远结莲社此事最早的记载,出自宋朝陈舜俞(?-1074年)《庐山记》中所引《十八高贤传》。

后南宋僧志磐编《佛祖统记》时,将《十八高贤传》加以修定并收录,于是成为后世流传的版本。

南宋宗晓作《莲社继祖五法师传》,依《庐山记》,首度推崇慧远为净土宗初祖,并建立善导、法照等五位净土宗祖师传承世系。

志磐编《佛祖统记》继承宗晓的六祖说,又提出了净土七祖说。

后世遂以慧远为净土宗初祖。

后世净土宗所传的慧远故事,并非全属史实。

慧远被推为净土宗初祖,与法眼宗永明延寿大师被推为净土宗六祖,与南宋之后佛教重心南迁有很深的关连。

也有传说慧远居庐山,“影不出山,迹不入俗”,每次送客游履,常以虎溪为界。

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一起访问慧远,归途中,三人谈笑风生,不知不觉跨越了虎溪,三人相视大笑。

这一传说成了后世《虎溪三笑图》的题材,作为儒释道三教和睦相处的象征,长传不衰。

但根据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考证,陆修静在元嘉末年至庐山,当时慧远已过世三十年,陶渊明已过世二十年,三人会谈之说恐怕只是伪托。

慧远生平事迹

由儒入佛

慧远少通六经与老庄之学,年十三曾随舅父令狐氏游学许(今河南许昌)、洛(今河南洛阳)。

354年欲南下访儒生范宣,值世乱道阻,闻道安法师(314年-385年)于太行恒山弘扬佛学,遂改道前往谒见,他被道安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所慑服,拜道安为师。

在道安门下,听闻般若经后,决心出家。

辗转修行

358年奉道安命,前往荆州探问竺法汰疾病,而于荆州破斥道恒“心无义”见解。

年二十四即登讲席,引庄子之见来说明佛教之实相义理,使迷惑者晓然领解。

361年随道安入王屋山,数年内几经流离,于366年止于湖北襄阳,在此驻锡十二年。

建元十四年(378年)秦将苻丕攻襄阳,道安为太守朱序所拘,不能离去,遂分散徒众各随所之。

慧远奉道安命,至江南弘教,住荆州上明寺,时年45岁。

住持东林寺

慧远辞别道安,原欲南向访问同学慧永,以践昔日罗浮山共住之约。

因慧永栖止庐山西林寺,遂亦居止庐山。

慧远初住龙泉精舍,后慧永请江州刺史桓伊建东林寺。

寺成,慧远乃移居东林寺。

慧远内通佛理,外善群书,为当代僧众所钦敬。

庐山之东林寺为当时南地佛教中心(鸠摩罗什所居之长安为当时北地佛教中心)。

当时名仕谢灵运,钦敬慧远,替他在东林寺中开东西两池,遍种白莲,慧远所创之社,遂称“白莲社”,因此,后来净土宗又称“莲宗”。

慧远居东林寺直至圆寂。

春秋八十有三。

组识译经

于庐山期间,慧远整肃僧团、聚徒讲学,并组织译经事业。

曾请僧伽提婆译出《阿毗昙心论》四卷、《三法度论》二卷;佛驮跋陀罗(觉贤,359年—429年)译出《修行方便禅经》。

慧远均为新译经作序。

又常以书信,与鸠摩罗什往返研讨义理。

昙摩流支来华时,慧远曾遣弟子昙邕参与译出《十诵律》。

慧远主要著作

 

《法性论》,鸠摩罗什读而赞叹,可惜已佚。

 

《沙门不敬王者论》,内有五篇论文,首篇论述为何出家沙门无须礼敬国主,终篇则说明形尽神不灭之理。

《大乘大义章》,此为慧远罗列佛教义理问题向鸠摩罗什大师请教、罗什作答的往返书信,经后人整理而流传。

《大智度论钞》,此系慧远将罗什新译百卷《大智度论》删节而成二十卷,并为钞本作序。

《钞》佚失,只有序文传世。

附记一则:慧远曾赞赏罗什门下僧肇所作《般若无知论》,并由刘遗民执笔,就关河与庐山看法不同之处,书问僧肇,僧肇亦有回信说明。

原信虽非慧远亲自所写,然亦足以代表慧远的论点。

慧远知名弟子

慧远弟子,知名僧人有:昙邕、昙恒、道昺、法净、法领等;俗家则有:刘遗民、宗炳、周续之、雷次宗等。

慧远净土宗十三祖

初祖:慧远 二祖:善导 三祖:承远 四祖:法照 五祖:少康 六祖:延寿七祖:省常

八祖:袾宏 九祖:智旭 十祖:行策 十一祖:实贤十二祖:际醒十三祖:印光

本文标签: 慧远佛教人物

上一篇:法尊

下一篇:道宣

版权声明:

本文关于历史人物《慧远》整理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56gushi.com/renwu/70906.html

慧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