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久以前,雨天或炎热天人们出行很不方便。
下雨天,人们的衣服被淋得湿漉漉的。

大热天,烈日当空,路上的行人被晒得大汗麻漓。

当时有一位著名的工匠鲁班,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他想,如果能制造一种工具,既能挡雨又能遮阳,那该多好呀!

于是,他召集了几个木匠,他们一起在路边“叮叮梆梆”修建了好长时间。

完工后,人们发现路边多出许多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分别用四根柱子撑住,下雨天,人们能进到亭子里避雨。

烈日炎炎时,人们也能进亭子里乘凉歇歇脚。

可有一天,整整下了一天的雨。鲁班望着淅淅沥沥的雨开始思考:人们总不能一直待在亭子里不走啊?要是能把亭子做得轻巧些,让大家随身携带就好了。

有一次,鲁班路过荷塘,看见孩子们将荷叶举在头顶遮阳。他连忙拿过一张荷叶仔细地瞧了又瞧,只见圆圆的荷叶上面有许多叶脉,往头上一罩,果然轻巧又凉快。


鲁班从荷叶得到启发,赶紧回家找出一根竹子,将其劈成许多细条,参照荷叶的结构扎了个架子,又将羊皮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

鲁班把刚做成的伞递给妻子说:“你快来试试这个,既能档雨遮阳又很轻巧,以后大家出门带着它,就不用担心日晒雨淋了!”

妻子对鲁班的发明赞不绝口。她拿在手里仔细看了看,提出了一个建议:“如果雨停了或太阳下山了,能把它收拢起来就更好了。”

鲁班听了非常赞同,立刻和妻子一起动手改造,把它改成了可以活动的,使用时可以撑开,不用时就把它收拢。伞就是这样被发明的。

鲁班的发明造福了千家万户。如今,伞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各式各样的伞随处可见,人们再也不用担心被日晒雨淋了。





